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
福州老建筑百科 - 回溯千载历史,重建福州记忆>> 百科分类 >> 不可移动文物 >>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

该分类下有162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"市级文物保护单位" 分类下的词条

西湖桂斋
编辑:23次 | 浏览:52803次 词条创建者:火燄山     创建时间:03-26 03:00

摘要: 位于鼓楼区福州西湖公园的西南角,占地2000平方米,背靠“大梦松声”、紧邻“荷亭唱晚”。桂斋原为李纲祠附属建筑,清道光八年(1828年),林则徐丁父忧在家,主持疏浚西湖,就荷亭西皇华亭旧址兴建李忠定公(李纲)祠,祠旁建花厅三间,取李纲晚年住所“桂斋”为名,并植桂花两株。祠毁于抗战,林则徐手书碑毁于“文革”。1984年重建,改称“林文忠公读书处”。1961年公布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[阅读全文:]

前屿阮公祠
编辑:4次 | 浏览:17647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02-26 18:16

摘要:  在福州东郊鼓山乡前屿村,祀晋安郡太宁(守?)阮弥之。祠坐南向北,土木结构,前后二进,由门房、回廊、大厅、前后天井组成,占地面积575平方米。门墙洞开三门,中门横额楷书:“乾隆旨重建忠惠阮公祠[阅读全文:]

林纾故居
编辑:5次 | 浏览:23110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02-27 00:08

摘要: 位于福州市水部洪山乡莲宅村,清代建筑,为近代文学家、翻译家林纾(林琴南)的出生地、故居,现已辟为林纾纪念馆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[阅读全文:]

公正古城墙
编辑:1次 | 浏览:11894次 词条创建者:暂不留名     创建时间:09-27 14:28

摘要: 公正古城墙,位处鼓楼区观风亭西侧。相传为汉无诸冶城的东城墙遗址,晋建子城及唐、宋、明三代建的城垣皆沿用旧址。城墙残高约四米,残长约一百五十米。[阅读全文:]

午桥
编辑:3次 | 浏览:12872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02-29 10:39

摘要: 位于仓山区盖山镇上岐村河浦上,始建于宋元祐四年(1089)。石构平梁,桥长34米,面宽3.52米,南北走向。四墩、五孔,不等跨,南北已淤塞二孔,现存两墩三孔。桥面现由四段五块石板铺成,中间桥墩部分倾斜。桥墩船形,上部叠涩出挑五层,石梁铺架其上。望柱上有铭文“黄卅八娘”等题刻,其他大部分均漫漫不清。北侧桥栏板由6块栏板穿插而成,上有“古迹午桥”题刻。南侧桥栏板由9块栏板穿插而成,上有“桂馥兰香”题刻。引桥原为台阶,现被改为斜坡。1983年8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[阅读全文:]

清真寺
编辑:8次 | 浏览:34331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02-10 23:17

摘要: 位于鼓楼区八一七北路(南街)西侧,原为五代闽王的太平宫,元至正间始归伊斯兰教。现建筑多为明代所建。1989年,拆除寺前店屋,改建为伊斯兰建筑形式的“邦克楼”。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。[阅读全文:]

琉球墓园
编辑:4次 | 浏览:31876次 词条创建者:暂不留名     创建时间:10-19 00:14

摘要: 位于仓山区凤岭路,园内原有琉球国(琉球群岛曾经存在的政权)使者、商人、留学生和海员等墓葬共七座;1987年从福建省邮电学校操场边迁入两座,2006年从附近迁入一座,现存共有十座。墓朝向多为向南,均为三合土结构,平面呈长方形,单室,封土前竖有方首墓碑,碑面镌刻死者姓名、身份、籍贯、卒葬年月、坟墓大小,碑额刻有楷体:“琉球国”。1985年建造墓园,墓园面宽32米,纵深60米,四周砖砌围墙。琉球人墓群为中国与琉球国友好往来的见证,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。1980年12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[阅读全文:]

苍霞洲基督堂
编辑:29次 | 浏览:114483次 词条创建者:EdDuck     创建时间:11-30 03:07

摘要: 位于台江区苍霞洲文通弄17号,为英国圣公会福建教区的主教座堂,始建于清光绪八年(1882年)。1924年改建,1927年竣工,为单层砖木结构、维多利亚哥特式教堂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[阅读全文:]

星安桥
编辑:12次 | 浏览:34916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02-29 11:00

摘要:  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双杭街道星河巷。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、清嘉庆十年(1805年)、光绪十六年(1890年)、宣统二年(1910年)和民国l4年(1925年)多次重修。石构,二墩三孔[阅读全文:]

通明古井
编辑:4次 | 浏览:16305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02-29 11:11

摘要: 位于仓山区下渡街道下藤社区下藤路,仓山区博物馆南百米街中央。为仓山下渡“十境祠”七星井之一,始凿于五代闽国时期。砌圆形井壁,直径约5.6米,深3.35米,井栏为长方形,长1米,宽0.5米,高0.76米,地上部份为民国时期重修。井背面刻楷体“兴义上境”四字,正面刻楷书“古迹大井”四字,字迹直径60厘米。侧面刻“建路改造”,“民国己巳”,井台原为石磨形,民国初因修路改为现状。1988年8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