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天祥洋行是福州较早设立的洋行之一,约建于咸丰、同治(约西元1860年)前后,1990年尚存一座办公楼与两座仓库。2006年因修建南江滨大道被拆除。拆毁前为福州市粮食运输重组公司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鼓楼区西湖宾馆内,又称三山旧馆,占地百余亩,集民居、园林、祠堂于一体,曾经被誉为闽省第一园林。原主人龚易图。1949年后环碧轩被征用为福建省政府接待处,后改省交际处,再改西湖宾馆。五十年代接待处建有苏式建筑多座。西半部景观也破坏殆尽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仓山区康山里13号,为福州近代著名华侨领袖叶见元(叶慰亨)先生故居,建于民国十五年(1926),由两座建筑组成,正座为两层带地下室英式建筑,高8.8米;西侧为加建的三层斜角碉楼,高11.8米。总占地面积221.85平方米。院落正门有“梦园”匾额;后门有“梦园别径”匾额。民国十七年(1928)七月一日,省侨务委员会、旅省名誉咨议会第一次会议在此举行;后多次省务、侨务会议相继在此举行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仓山区居安里7号,建于民国十六年(1927年),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的近代建筑,面阔四间,正立面东部、北立面中部都有突出的塔楼;南侧带有花园,院落门开于居安里小巷中。原为福州早期基督教信徒、医师林叨安家族住宅,建于民国时期;后为林叨安之子、曾任东南四省邮政视察、台湾第一任邮政总长的林步瀛先生及其后代居住。2015年以“邮政司官邸”名义公布为仓山区文物登记点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原位于鼓楼区南门外茶亭街澳尾巷口,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,拆毁时是福州保存最久的天主教堂。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。2002年被福州市儿童医院拆毁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仓山区上藤路71号,原为塔亭医院谢家雄医生开办的“养民诊所”。为二层砖木结构、带有院落的西式建筑。建筑装饰非常朴素,仅檐口有叠涩线脚;顶部女儿墙中间原有红砖砌筑的“红十字”图案,现仅余下部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仓山区上池弄1-3号,建于清末,为圣公会建造的基督教明道堂的附属居住楼。南偏西21度。占地面积96平方米。砖木结构,中西合璧三层楼房,面阔三间,进深四柱。东、南两面围以砖墙。高9.4米,长12米,宽8米。二楼正面开三个圆拱木门,三楼有走马木栏杆。明道堂是圣公会在福州建造的一座重要教堂,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,1928年重修。从形态判断,该附属居住楼的建设时间早于现明道堂,且后期经过部分改建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“德发”京果行是清末及民国时期,双杭区域规模最大的京果行,创立者徐氏为双杭区域影响最大的商帮——兴化帮一员。建筑坐北朝南,是正中三层,右左两层,六扇五间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,前店后栈,颇具规模。旧行址[阅读全文:]